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较2019年增长1.5%。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将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双节”期间的旅游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某地举办的迷笛音乐节上出现了游客较大规模的财物失窃事件。此前公布的数据称,已经归还游客身份证79张、电脑3台、手机17部。虽然组织方声称,“为回馈广大乐迷,一年内持本次音乐节购票信息免费游览卧龙岗文化园和中国月季园”,但失窃事件发生之后,究竟还有多少人再去游览是个问题。
另外,在住宿和交通出行方面的投诉也有所增加。有平台数据显示,旅游出行住宿行业投诉量占比上升最为明显,达到10.68%,对比上月同期和2022年国庆节,占比分别提高了3.32%和2.85%;在交通出行方面,投诉主要涉及飞机、火车、高铁票等出行服务退票手续费、保价等问题,其中航空方面主要投诉是针对高额退票手续费、航班延误影响后续行程等。
这些现象表明,在今年“双节”旅游井喷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在软件建设方面。就在上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入境旅游工作等5个方面30条工作措施。
这里要说的是服务供给,也就是要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要有更强的诚信意识、契约意识,“掏一把火就走”的思维方式只会损害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也会损害到从业者的利益。
比如,以满房为由强制消费者取消订单,不但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也侵犯了消费者享有的公平交易权。
“淄博烧烤”之所以能火,跟从业者相约不许缺斤短两、不许以次充好、不许坐地涨价等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维护良好消费环境的意识,要坚持下去。
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是提升消费环境的重要保障。
上述《若干措施》明确,今后要建立健全跨部门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和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和线索移交,开展联合执法,坚决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也包括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和品牌建设,健全有关标准,建立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认定失信主体并实施信用惩戒。
其中特别提到了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要优化导游职业资格准入管理,严格规范导游执业行为,净化导游执业环境。导游和所在的企业要作为良好消费环境的促进者、游客利益的保护者,而不是利益输送过程中的“掮客”。
当前,人们的旅游消费更加理性,从众性减弱,自我判断力更强。从“双节”的数据看,增长速度排在前列的地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消费环境良好。为此,就需要加大从业者自律和市场监管,以及加大相关处罚力度等,以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