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时,巴蜀大地正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近邻攀枝花市中心,坐落着一座600年历史的民族村寨——阿署达村。在村里的星空露营地,造型独特的流浪舱与璀璨星河相映成趣。园区内,村民们忙着调试全地形越野车,准备迎接新一批游客。
“我们村从传统农业转型文旅产业,现在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5万元。”营地负责人鲍进芝2013年留学归国,结合阿署达村特色,在村里培育了文化精品民宿、康养酒店和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3个项目,创建旅游品牌“故事里”,带领村民将“近郊游+美丽乡村+康养”的蓝图变为现实。
这是四川省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聚焦主线:资金赋能向“融”发力
近年来,四川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砥砺奋进。“十四五”以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优势产业、民族村寨等项目2000余个,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精彩答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阿坝州黑水县沙石多镇羊茸村村貌。周静圆摄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羊茸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冰雪+”文旅产业发展内在要素,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生态+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羊茸村依山傍水,是一个坐拥天然五色彩林,饱含浓郁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民族村寨。2015年以来,羊茸村以康养为定位,充分利用各级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配套打造了美食街、生态超市等基础设施,召集村民以房屋资金入股、返聘就业,构建“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康养+旅游”体系,实现“资源变资本、民房变客房”的华丽转变。目前,全村共有客房258间、床位435个,吸引了大批游客。
“我们已经逐渐建立健全了旅游营销、公司运营、民主监督、收益分红等相关制度。”羊茸村党支部书记木尔甲介绍,多年来,羊茸村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00余万元,每年解决100余人就地就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产业筑基:特色经济激活振兴动能
达州市宣汉县君坝村依托3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整合撬动1.8亿元社会资本,建起花仙谷生态园、陌上森林等三大农旅综合体,以其独特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和民俗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夜幕降临时,民族大舞台的《土家酒歌》悠扬回荡,非遗蜡染工坊里游客体验正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和美村寨的夏季风光。
“我们利用荒废的果园和鱼塘,通过有机融合民俗文化与旅游休闲,带来50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君坝村党总支部书记王东说,务工的村民平均月工资可达3000元左右,技术工更是能拿到4500元至6000元,可观的薪酬让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
在川西高原的雪山脚下,康定市雅拉乡中谷村正以一幅民族团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游客打卡冬日的中谷村温泉。图源:川观新闻
宁静美丽的中谷村距离康定29公里,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温泉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年来,在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下,村庄将民族手工艺、传统美食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酥油茶、藏香猪肉等美食,还能体验民族手工艺制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和民族团结之美。
“现在我们村里交通方便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老百姓还给村里的主干道取名叫产业大道,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对比以前,简直是质的飞跃。”中谷村党支部书记杨刚说。
民生为本: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让户户有实惠!”雅安市宝兴县嘎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抚摸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说,村集体每年拿出20%收益作为奖补激励金,设置10万元教育医疗专项基金。随着村寨旅游发展,村民不仅获得分红,还实现家门口就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德阳市绵竹市清平镇棋盘村村民2024年底集体经济分红现场。
棋盘村位于绵竹市清平镇4A级景区核心区,因村里到处都有各种巨型棋盘而吸引了许多游客。这个经历两次特大灾害重创的村寨,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起童话小镇等乡村旅游设施。通过发展民宿集群、文创工坊、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村集体年收入较灾后重建初期实现跨越式增长,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村里还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用村民的话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四川正以“四类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为引领,在攀西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在川西北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从大凉山“天府第二粮仓”到雪域高原清洁能源基地,从岷江畔非遗工坊到金沙江畔智慧农庄,各族儿女在巴山蜀水间谱写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华章。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