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联盟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谈生意,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四川这些村寨用“美丽资源”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精彩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7 16:57:1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b561****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春意渐浓时,巴蜀大地正谱写乡村振兴新篇。近邻攀枝花市中心,坐落着一座600年历史的民族村寨——阿署达村。在村里的星空露营地,造型独特的流浪舱与璀璨星河相映成趣。园区内,村民们忙着调试全地形越野车,准备迎接新一批游客。“我们村从传统农业转型文旅产业,现在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5万元。”营地负责人鲍进芝2013年留学归国,结合阿署达村特色,在村里培育了文化精品民宿、康养酒店和青

    春意渐浓时,巴蜀大地正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近邻攀枝花市中心,坐落着一座600年历史的民族村寨——阿署达村。在村里的星空露营地,造型独特的流浪舱与璀璨星河相映成趣。园区内,村民们忙着调试全地形越野车,准备迎接新一批游客。

    “我们村从传统农业转型文旅产业,现在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5万元。”营地负责人鲍进芝2013年留学归国,结合阿署达村特色,在村里培育了文化精品民宿、康养酒店和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3个项目,创建旅游品牌“故事里”,带领村民将“近郊游+美丽乡村+康养”的蓝图变为现实。

    这是四川省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聚焦主线:资金赋能向“融”发力

    近年来,四川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砥砺奋进。“十四五”以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优势产业、民族村寨等项目2000余个,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精彩答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阿坝州黑水县沙石多镇羊茸村村貌。周静圆摄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羊茸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冰雪+”文旅产业发展内在要素,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生态+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羊茸村依山傍水,是一个坐拥天然五色彩林,饱含浓郁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民族村寨。2015年以来,羊茸村以康养为定位,充分利用各级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配套打造了美食街、生态超市等基础设施,召集村民以房屋资金入股、返聘就业,构建“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康养+旅游”体系,实现“资源变资本、民房变客房”的华丽转变。目前,全村共有客房258间、床位435个,吸引了大批游客。

    “我们已经逐渐建立健全了旅游营销、公司运营、民主监督、收益分红等相关制度。”羊茸村党支部书记木尔甲介绍,多年来,羊茸村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00余万元,每年解决100余人就地就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产业筑基:特色经济激活振兴动能

    达州市宣汉县君坝村依托3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整合撬动1.8亿元社会资本,建起花仙谷生态园、陌上森林等三大农旅综合体,以其独特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和民俗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夜幕降临时,民族大舞台的《土家酒歌》悠扬回荡,非遗蜡染工坊里游客体验正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和美村寨的夏季风光。

    “我们利用荒废的果园和鱼塘,通过有机融合民俗文化与旅游休闲,带来50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君坝村党总支部书记王东说,务工的村民平均月工资可达3000元左右,技术工更是能拿到4500元至6000元,可观的薪酬让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

    在川西高原的雪山脚下,康定市雅拉乡中谷村正以一幅民族团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游客打卡冬日的中谷村温泉。图源:川观新闻

    宁静美丽的中谷村距离康定29公里,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温泉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近年来,在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下,村庄将民族手工艺、传统美食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酥油茶、藏香猪肉等美食,还能体验民族手工艺制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和民族团结之美。

    “现在我们村里交通方便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老百姓还给村里的主干道取名叫产业大道,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对比以前,简直是质的飞跃。”中谷村党支部书记杨刚说。

    民生为本: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让户户有实惠!”雅安市宝兴县嘎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抚摸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说,村集体每年拿出20%收益作为奖补激励金,设置10万元教育医疗专项基金。随着村寨旅游发展,村民不仅获得分红,还实现家门口就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德阳市绵竹市清平镇棋盘村村民2024年底集体经济分红现场。

    棋盘村位于绵竹市清平镇4A级景区核心区,因村里到处都有各种巨型棋盘而吸引了许多游客。这个经历两次特大灾害重创的村寨,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起童话小镇等乡村旅游设施。通过发展民宿集群、文创工坊、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村集体年收入较灾后重建初期实现跨越式增长,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2021年,村里还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用村民的话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四川正以“四类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为引领,在攀西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在川西北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从大凉山“天府第二粮仓”到雪域高原清洁能源基地,从岷江畔非遗工坊到金沙江畔智慧农庄,各族儿女在巴山蜀水间谱写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华章。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561****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nm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