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玉米皮编织品,可爱实用的民俗服饰洗碗巾,精致美观的布艺背包……在延边州暨延吉市“美丽工坊”的残疾妇女手中,普通的玉米皮、丝线、草绳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艺品。州暨延吉市“美丽工坊”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带动越来越多的残疾妇女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美好的未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美丽工坊”铺路搭桥
点亮“就业梦”
近日,走进“美丽工坊”,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果篮、坐垫、挂件……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极具民俗特色,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爱不释手。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精致而又美丽的作品大部分出自残疾人之手。展架前,几名残疾妇女正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色彩斑斓的丝线在她们的手指间不停地舞动,变成了一件件游客、市民喜爱的手工艺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美丽工坊”是由州残联牵头,州妇联、州人社局、州文广旅局、州农业农村局共同打造的促进残疾妇女就业增收的公益性项目,通过培育手工制作技能人才,传承朝鲜族非遗手工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安置和带动一批残疾妇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实现就业增收,已被评为吉林省省级“美丽工坊”。
“她们手中编织的洗碗巾以朝鲜族服饰为主要造型,运用手工钩针技艺编织而成,是一款观赏性、实用性、艺术性和平价性共存的特色旅游商品,获得了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暨2024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美丽工坊”负责人宋春涛说,“美丽工坊”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不断研发草编、绳编、藤编、钩针等多种适合残疾人的手工制作产品。这些产品结合了延边特色和城市文化,不仅具有市场吸引力,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残疾妇女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归属感。
残疾妇女就业增收
开启“美丽事业”
“在‘美丽工坊’工作,不但让我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让我重新找回了人生价值,让自己活得更自信、更有尊严。”59岁的尹花子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幼时因病导致腿部残疾,2023年11月来到“美丽工坊”,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她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手工艺编织技艺,如今每个月能收入1000多元。“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免费学习手工艺技能,还能把编制材料带回家,成品交回验收合格后,赚取手工费。”尹花子谈起来到“美丽工坊”的收获时,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金银实是一名智力残疾人,一个人生活,靠低保金维持生计。去年,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美丽工坊”学习技艺,经过专业培训后,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感谢‘美丽工坊’给了我就业机会,让我每个月增加不少收入,还结交了很多残疾人朋友,感觉生活得更有尊严和滋味。”金银实开心地说。
不仅是尹花子、金银实,越来越多的残疾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在“美丽工坊”中开启了自己的“美丽事业”。
“目前,我们已稳定安置29名残疾妇女实现就业,辐射带动40余名残疾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宋春涛表示,接下来,“美丽工坊”将继续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新的就业渠道和模式,为残疾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通过发展电商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将残疾妇女的手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人民网
编辑:潘文畅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