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者李松蔚,曾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从教育的角度,未来培养孩子的哪种能力最重要?
他说:我觉得这个孩子要觉得自己活着有意义。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太缺乏意义感。那时候我们能养家糊口、不饿肚子、孩子正常长大,就会觉得日子过得有意义。那是基本且具体的目标,所以会给我们一种确定的意义感。
可是现在,资讯发达、吃穿不愁,我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似乎一时间,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我们从“没得选”的限制性时代,走到了“选择困难”的资源型时代,自然有些无所适从感。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觉得学习环境太卷,他会怀疑自己这么辛苦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选择一条轻松的路?
如果他选择了轻松的路,又会想到,如果当时我努力一点,会不会现在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时代进步让人有了选择权,可是因为有了选择权,很多人却没办法安于自己所做的选择。
当我们心里无法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好不好的时候,内心冲突就会出现。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人不是简单地像动物一样满足生理需求就可以获得满足,而是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存在以及自己生命有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