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教育管理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细胞工程”,党员有力量,党就有力量,党的事业发展就有力量。各级党组织要以日常教育党员为基本、以党员集中培训为手段、以发挥党员作用为目标、以激励关怀党员为动力,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造坚强有力先锋力量。
注重日常教育,提炼党员教育管理“纯度”。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形式,只有将党员教育融入日常组织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增强党员党性意识。规范“三会一课”,充分用好“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引导党员按时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汇报思想状况,让党员学在平常、学在经常,随时与党组织保持“同频共振”。规范主题党日,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党员教育管理主动融入日常、融入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锤炼过硬政治品格。规范民主评议,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根据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情况提出评定意见,表彰先进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引导党员向先进看齐,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
规范集中培训,挖掘党员教育管理“深度”。党员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措施。注重按需施训,精准掌握党员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根据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量身打造”专属培训计划、设置不同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培训内容与党员现实需求相匹配。突出培训重点,坚持政治理论培训与知识技能培训相结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党员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帮助党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服务本领。创新培训载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工具,为党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互动的学习体验,让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培训,拓展党员教育培训的“辐射半径”。
强化分类管理,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力度”。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特点分类管理,有助于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标式”管理在职党员,深化“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引导在职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示范岗”、评选“学习标兵”“工作标兵”等方式,推动在职党员“在岗有所为”。“设岗式”管理无职党员,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无职党员根据个人专长和优势认领岗位,积极参与政策宣传、民意调查、纠纷调解等工作,对履职优秀的党员表彰奖励,促无职党员“领岗尽其责”。“跟踪式”管理流动党员,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建立常态联系工作机制,明确专人每月联系,了解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畅通流动党员参加当地活动的渠道,增强对流动党员流入地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促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坚持激励关怀,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温度”。常态化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政治上激励,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对于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推行“政治生日”制度,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发放政治生日贺卡等方式,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激励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心理上关怀,健全常态化关心关爱党员制度,鼓励鞭策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主动关心犯过错误、受到处理或者处分的党员。严肃查处诬告陷害党员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党员澄清正名、消除影响。生活上帮扶,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通过送学上门、走访慰问等方式给予关心照顾。推行困难党员“生病住院必访、特殊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三必访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送医上门、贴心代办、节日慰问等活动,让困难党员心念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