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 《财富自由之路》精读笔记 第30篇
这是R君的第34篇原创内容
49. 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没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靠运气赚的钱,也会凭实力亏回去
那么,让你赚钱的是认知吗?那我们先来看一看认知是什么?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
如此看来,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那么认知能力的强弱,就是大脑处理的速度,以及处理信息的精细度。
但是这些怎么赚钱呢?
我们看见的是同样的信息,接受的是同样九年义务教育,基础的知识水平完全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通过知识变现,有些人却不行?
就拿最近投资市场热门的deepseek来说,有的人看到了一条突发新闻deepseek登上美区APP榜第一,他立刻通过这条新闻提取出了关键信息:deepseek、美区APP第一,那么他进一步思考,这代表了什么?
Deepseek不只是国内人认为好,他也走出了国门,在openai、Gemini这些AI的原产地美国“杀疯了”。
那么是不是会利好deepseek概念?再进一步,如果deepseek用更低的成本带来更强大的性能,是不是还会利空openai和Gemini这些原来的霸主?
进而到了与大厂算力军备资本开支高度相关的nvda会不会受到波及?
这些可以看作是一个思考链条,并且,如果反应足够迅速,执行力足够强,是有机会靠这些来变现的。
可同样是知识,也有人看完后:“哦,deepseek牛,中国AI牛B!”
没了。
你不能说他错,他可能只是偏财运没那么好。
大家看的是一样的新闻,获取了同样的知识输入,但是思考的深度不同,认知转化的速度、精细程度不同,结果将会天差地别。
“知识变现”其实是“认知变现”,而“认知变现"靠的是发现“认知差”
就像刚才的那个例子,对于同样的“知识”,人们会对他产生出不同的“认知”
也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者说是盲人摸象
但是,如果你发现了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潜在机会,那么被发现的潜在价值和当前公认价值均值的差就是认知差
就拿crypto来说,大饼最初的价值是 10000大饼=一张披萨
后来从个位数到一万刀,再到最近的十万刀
中间经历过无数次的起起伏伏,那么从初期就坚定看多的人和认为他们就是骗局的人,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大饼的认知是存在“认知差”的。holder们最终获益,这个也许有后视镜的成分,但是不敢说他们中没有人具备了更高维的认知,提前发现了认知差,于是静待花开,等待价值回归带来的饼价提升。
有人这时候可能会问了,真的有人能在起点就看到终局么?真的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吗?
高维认知之人的稀缺性可能比彩票大奖得主还有高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呢?
套用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漂白》中吉大顺最爱说的一句话“干中学嘛!”
是的,干中学,没有人是天生就具备高维认知的,但是你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去让自己认知升级。
一边实践,一边思考,不断总结,在行动和思考中一次次迭代升级,进化成更高级的“物种”
50. 为什么“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出路?
前面提到了一个方法叫“干中学”
那么还有一个强化的版本叫做“共同成长”
前者更多的是自己的努力,略有点“闭门造车"的意味
而共同成长,更像是一个集体的持续努力
比如互助会、学习小组、打卡群等等,都是一种共同成长
其实我们从小就是"共同成长"模式的受益者
我们上学时就有同桌,有学习小组,还有帮老师收作业的小组长
而他们都是我们学习路上共同成长的伙伴
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不懂的还可以去找学科代表,讨论不出结果再去问老师……
特别是小组长或者学科课代表
可能本身当选时并不一定是该学科最好的,但是和同学讨论的多了,似乎成绩也渐渐上来了。
有一种著名的学习法叫做“费曼学习法”
大意是学习的时候,通过用自己的话把内容复述一遍,来加深印象
这其实就是一种 输入-输出 模式
只有持续的输入、输出,才能带来更好的学习和吸收效果
对于你的输出对象而言,他们看到了“原来这样做是可以成功的”
他们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可能性,你也影响他们开始学习成长,形成了一个持续正反馈的正向循环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一直坚持日更输出,称大家为“同路人”。
明天是我们《财富自由之路》的精读笔记的最后一天,感谢大家的陪伴。
2月,我们将进入新书的精读,明天将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我是R君,通过阅读与写作践行长期主义
这里是我思考与输出的地方
关注我,共同成长。
加油,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