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成长心理
为你答疑解惑
青春期的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烦恼,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有烦恼和困惑,扫描二维码和我们倾诉吧。
下面先请看一位读者的来信。
(向上滑动启阅)
老师:
您好!
我今年高三,本年级的万年老二,上头有个绝对第一。其实这种情况有六年了,我和他初高中都同班,无论我怎么努力都超不过他。我比较渴望关注,但平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只对他特别关注。这让我很羡慕。可能是聚光灯效应,我觉得他不光是学习,哪里都比我好,性格、长相、人缘、逻辑思维、天赋……潜移默化,我就开始想要模仿他,看他学什么、怎么学,路过就悄悄瞄一眼。他学习的时候如果我在休息,我就会焦虑。我励志考第一,但每次都和他拉开二三十分的差距。请帮帮我,谢谢您们。
第二名
本期,我们邀请重量级心理咨询专家
殷锦绣
为这位同学答疑解惑
殷锦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深圳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京师心理大学堂”前主编,心理专栏作家。
“第二名”同学:
你好!
看完你信中的前两句话时,老师想到了《大笑江湖》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江湖第二也挺好。”是啊,第二名多好呀,这说明你已经战胜了在你之后的许多人,而且你还有进步的空间,不至于“高处不胜寒”、“无敌是多么寂寞”,真的是一件美事!
结果再往后看,老师才发现,你并不是这样想的。你忍不住关注、模仿、追赶第一名,他让你感到的不仅是羡慕,还有焦虑。哪怕第二名的能力肯定已经非常好了,但人们在定义自己的能力时,往往是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来获得评价的,既然有比较,肯定永远有更好、更厉害的,不止你会和第一名进行比较,家长也把我们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非常常见,甚至可以说,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这就是“社会比较”。
有句流行语说,“幸福是个比较级”。我们在整个社会中,就像站在一个看不见头尾、站满了人的楼梯上,我们站着的这一阶上,可能也还有很多人。
社会比较有三个方向。如果和那些境遇不如自己的人进行下行比较,就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如果和那些比自己等级高的人进行上行比较,一方面可能会萌生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焦虑;如果和自己相似的人进行平行比较,就可以把他们的经历当成自己做选择的经验。
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就算比较无可避免,我们也有办法应对比较带来的焦虑情绪。
首先,你要知道,你这种进取的精神,当然是可贵且值得肯定的。心理学家在提出社会比较这一名词时,就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和目的:人们都有一种向上的驱力,这种驱力源于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的价值取向,而正是这种向上的驱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对你来说,和“绝对第一”比较,正显示出了你的进取心,它肯定也驱动你取得了很多进步和成绩,这种劲头值得肯定。
只是需要注意,进取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不是吗?你和第一名比较,也是希望自己未来能达到更好的状态,给自己加油打气。如果你觉得自己永远也变不成他的样子,这种进取心反而就会给你带来过多的焦虑——那就南辕北辙了。
到底该如何利用这种进取心,而不至于过于焦虑呢?老师总结了四种常见的方法,你可以看看自己喜欢哪一种。
方法一,改变对他人的评价。
这个方法也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人无完人,就算某些方面比我们好的人,也总会有不如我们的地方。虽然这个方法有点“阿Q”,但确实能让我们感到安慰。
不过你在信中提到,这个“绝对第一”哪里都比自己好,那也没关系,我们就用第二种思路嘛——换个“他人”进行比较!
你们年级一共有多少同学呢?不必只看到站在我们上面的那一个,转个身你就会发现,站在你下面的人非常多。这种下行比较,有助于发现我们已经拥有的优势,从而维持积极的自我评价。心理学家还提出了一个“大鱼小池塘效应”,在一个周边都是“小鱼”的“小池塘”里,鱼儿的自尊更“大”。放到学校里就是,同样一个学生,身处相对能力较低的群体中、与能力较低的同伴进行比较时,就会拥有较高的学业自我评价。或者再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因为“鸡头”更自信、更幸福。想想你已经超越了那么多人了,这是多么值得别人羡慕的事呀!
方法二是,改变对自己的评价。
你在信中说到自己“比较渴望关注”,其实是非常正常的需求呀,每个人都会渴望优点被关注。只是,在获得别人的关注前,你对自己的关注足够多了吗?你的信中写了第一名的性格、长相、人缘、逻辑思维、天赋,可是却没有写多少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如果你抱着“大家只对他特别关注”的想法,就会只能注意到别人对他的关注,而忽略了别人对你的关注。
现在,请你把关注点多转回到自己身上来一些吧!回忆一下老师对你的夸奖,同学对你的羡慕,朋友和你的亲近,家长对你的认可……你可能会发现,身边人对你的关注,一点都不少哦。
方法三是,平行比较,吸取经验。
如果把比较的尺度放大、让每个阶梯的宽度加大,每十几或者几十名同学为一阶的话,其实你和第一名,是站同一个台阶上的。我们可以学习和自己相似的人,把他们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
其实你已经在这样做了,不是吗?你说到“想要模仿他,看他学什么、怎么学,路过就悄悄瞄一眼”,就是在学习他的经验。只是,没有必要那么偷偷摸摸的,向同学请教学习方法这件事,本就是老师们鼓励的。你完全可以直接问他,向他取经,这样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也更加全面。
方法四是,停止比较,设置“掌握目标”。
心理学家德维克提出的成就目标理论,把我们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看重成绩表现、与他人比较的排行,到底是第一名还是第二名,这就是成绩目标,抱有这种目标的话,心情就会因别人的表现起伏而起伏,就像你现在这样。还有一类关注的是,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并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己,这就是掌握目标。在实现掌握目标的过程中,人积累的意义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会更坚定,因为你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就稳定地存在于你的脑海中了,它们不会背叛你。
冬奥会上谷爱凌夺得金牌后,曾说过:“我并不是很在意别人是否满意……我在享受整个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在竭尽所能。”比起如何超越别人、如何让自己排名更靠前,谷爱凌更关注自己能否做好一个个高难度动作,能否挑战自己甚至人类的极限,这正是怀有强烈的掌握目标的表现。她对掌握目标的坚持,和她坚定的自我价值感,形成了积极的正向循环。
无论你选择用哪种方法,老师都希望你能够感觉更放松、更自信,因为你现在真的已经很棒了。最后,老师想以开头提到的那首歌《大笑江湖》中的另一句歌词作结:“输赢不重要,开心才重要”。
Tips
想看更多心理类文章,就看《青年文摘》和《青年文摘(彩版)》吧!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