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学情分析: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期。他们饱含爱党爱国精神的鲜活基因,拥有生命成长的无限可能。现在孩子物质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但因受到的教育引导不足,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感,意志力薄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体会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主题解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心怀祖国就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祖国的未来要靠这群少年去建设,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以后会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我们要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学习党史、感悟党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促使学生心拥家国理想,增加自强精神。
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目标要具体)
认知目标: 了解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带领下才有了新中国。
情感目标:通过百年前与今天生活对比,感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了解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过程,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激发爱国之情。
行为目标:明志笃行,将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班会准备(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
1.搜集中共一大、瞿秋白相关资料、邓稼先为祖国制造原子弹视频等视频资料。
2.查阅相关书籍史册,准备图文材料。
3.制作 ppt。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环节一:回眸过往,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视频导入,感受爱国之情
1.播放郑钦文获巴黎奥运会的夺冠感言视频。问:为什么她认为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生回答,板书课题
2.如今的中国,风华正茂,可是,曾经的中国,风雨飘摇,出示100多年前中国照片,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当时的中国吗?(板书:弱)
当时地百姓最需要什么?(预设:有尊严地生活,社会安宁,国家富强)
3.就在这时一群有志青年听到了人民的呼唤,他们集结起来,召开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看宣誓视频)
至此,无数青年奔赴而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他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常州的瞿秋白便是其中一位!
二、走进瞿秋白,感知坚定信念
3.李大钊的故事
(1)这位先生是李大钊,他当时已经是北大教授,文化名人,不仅受中国人尊敬,外国人也要给几分面子。他的月收入多达300银元,在当时 300银元可以买下一座大房子了。他的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有身份有地位,而他要投身的革命斗争却是危险重重。说到这儿,你有什么想问他的吗?(生答)
(2)总结:因为他的心中有远大的理想,因为他想的不是一个人的幸福而是人民的幸福,这就是他坚定的信念。(板书:坚定信念)
(3)1927年,敌人疯狂的镇压共产党人……周围危机四伏,北洋军阀多次下令抓捕李大钊。危险的环境让他的家人朋友担心不已,面对这样的境况,你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呢?(生答)
是啊,他的家人也是这样想的,他表姑生气的说:“你们老搞这事,也不怕吗?人家那样厉害,兵权在手今日赶,明日提,把你们从这儿赶到那儿,你们不是自讨苦吃吗?”李大钊的朋友也劝他离开北京。
可是李大钊让同志们化妆转移,而自己却留下来坚持工作,坚持斗争。他是这样说的:
“离开北京不难,可我若走了,工作留给谁?”
后来,李大钊被捕,经历了整整22天的折磨,他始终没有说出党的秘密。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从容地走上绞刑架,时年38岁。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坚定的信念。视死如归,虽九死而未悔,这就是矢志不渝。(板书:矢志不渝)
小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就是中华民族最豪迈的气色。
二、了解邓稼先,体会攻坚克难
过渡:先烈们身先士卒,矢志不渝,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可是,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现在的中国需要什么?(生答)
1.听到祖国的召唤,有一群人,不远万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邓稼先就是其中一位,他回国是为了给祖国制造原子弹。
4.中国为什么要造自己的原子弹?
5.(观看资料)制造原子弹并非易事,邓稼先是怎么做的呢?
6.师:甘心放弃名和利,隐姓埋名28载,甚至为之付出生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我们要甘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板书: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原子弹拔地而起,成功发射。回眸过往,筚路蓝缕,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对比困难,增强信心
1.是: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
2.与瞿秋白、邓稼先他们遇到的困难相比,你觉得自己的困难如何?(生答,感知我们的困难微不足道,要认准目标,坚定信念,攻克难关)
设计意图:走进100多年前的中国,了解党的奋斗目标,再通过瞿秋白和邓稼先的事例,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身上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体会建设时期,中华民族表现出的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决心。以前辈的困难反观自己的困难,找到迷茫时前进的动力。
环节二:国富民强——山河披锦绣
一、小组合作,感受生活的变化
(出示70年代的生活场景)请小组合作,谈谈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你感受到了生活的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师:教师从服装、饮食、居住条件、 交通工具、 通讯工具、 学习方式等方面总结生活中发生的变化。
二、观看视频,惊叹盛世中国
1.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生回答
播放盛世中国的视频,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国吗?(板书:强)
三、小组交流,畅想盛世未来
师:祖国日新月异,想象20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相互讨论。
学生讨论并交流,师总结:“小家”的红火离不开“大国”的兴旺,“大国”的富强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磅礴力量的凝聚。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每一位赤子之心的少年手中。
设计意图: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祖国的富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国崛起视频直观地冲击学生心灵,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畅谈祖国未来,在学生心里播下“中国梦”的种子,感受大国崛起与个人拼搏的关系。
环节三:坚定筑梦,少年强则国强
一、感知挑战,不忘初心
1.讨论交流:如今中国面临哪些挑战吗?(学生自由发言)
2.面对这些威胁、挑战,新一代的年轻人就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播放00后下水救人的视频)。
3.这个00后哪个举动最让你震撼?
小结: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是他们出动的时候。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就是这些最可爱的战士的初心(板书: 不忘初心)
4.同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举例申怡飞、全红婵、徐颖和杨晓蕾!
二、填写梦想单,接力追梦
1.孩子们,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不久就会交到你们手中,你们将会用什么行动去接力追梦?(板书:接力追梦)
拿出梦想单,写下你的梦想。
(1)学生书写自己的梦想
(2)分享梦想,放在黑板对应的位置。
三、齐声宣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师领孩子们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了解身边的榜样,了解到新时代年轻人的担当,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未来建设祖国打下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动员宣誓,激起学生的斗志,触发学生为梦想奋斗。
环节四:总结延伸,为梦想奋斗
师:结合板书总结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这份追梦行事历,1个月后交流心得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所知,让孩子明白共产党100年来的风雨历程,揭示主题。
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本节课所选素材、所学,仅是这段峥嵘岁月中的沧海一粟,课后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如《写给小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顶天立地的奋斗征程。
同时,让学生们每一天为自己写下的梦想心愿奋斗,完成一个月的追梦行事历。
班会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我和同学们一起从百年奋斗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小树立报国之志。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以下三个亮点:
1.深入的内涵挖掘
本堂课中我通过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革命先烈瞿秋白的故事,邓稼先回国造导弹的前因后果,00后下水救人的事例和身边同龄人的担当,体会平凡出伟大,榜样在身边。
从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到如今强大的中国,从救国救亡到建设祖国,从革命先烈到科学家,从先进榜样到我们身边的哥哥姐姐。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内涵就这样层层深入挖掘出来。
2.真实的课堂生成
作为一堂班会课我们要让孩子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是不一样的,要让孩子在课堂上有真实地生成。
这堂课我引领着学生追寻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这节课体会到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走过的艰难,激发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从了解百年前的中国,到感悟民族精神再到传承民族精神最后践行民族精神,最后发自内心的写下自己作为少年的誓言。这发自内心的少年诺言,就是一颗爱党爱国的种子。
3.积极的课堂点评
我对于学生的回答,全身心投入倾听,积极的进行评价,从正向进行激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追问或点评,感染力的评价语言,顺水推舟般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这党课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触动了他们的心灵。
不足与思考:德育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体现创新。这节课多以视频为主,在创新上还需开发。在选材上我还可以多选择一些新鲜的热点事件,来感染和影响同学们感受国人的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