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然后写听课记录,给授课老师的这节课打分,是我们每个周都要做的事情。
一个月下来,一般至少会有四次听课记录,一学期要求最少20次的听课记录。
我是喜欢听课的,可以学习和借鉴,能从中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有时候就是想听这个老师上课是如何的。比如一起搭档上同一个班级的老师的课。我想通过听课来感受他或者她的上课风格,如何去吸引学生的,以便用于我的课堂中来。
有时候是听课是纯粹去增加自己的知识。时间一久,不少知识都忘记了,比如历史、思政、语文等。想要跟学生有更多共同话题,也想去了解他们目前其他科目在学习什么内容,是否可以用于辅助英语教学或者英语教学中联系他们的其他科目等。
有时候听同一学科的老师的,想了解她是如何层层递进讲解知识点,或者是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的。这样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挖掘重难点等,并查漏补缺,避免自己是否有未涉及到或者知识点介绍得过于浅显了。
……
我发觉我最近不是那么想听课了。
可能是听了几次新进老师的汇报课后,跟想象和期待有些不同。
每堂课不能说十全十美,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亮点等。主要是看听课的老师的侧重点或者关注点是什么吧!
从教案以及上课的教师用语、提问问题、设计的活动环节等,可以感觉上课教师并没有过高要求自己,他们重点关注点是“这件事情我完成了的”
在我们学校里有些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不错的,稍稍用心就比一些勤奋刻苦的同学花长时间学习的效果还要好。似乎有些轻而易举了。
但他们只求“温饱”,不求更进一步。 按老师都话讲就是在“吃老本”。
比如完成作业上,对于这部分同学的作业不能说他们没有做但他们确实完成度不高。然后老师讲课的时候他们也就随便听听。期末的结果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又不是最差的”。
作为老师就会觉得恨铁不成钢。
这是面对这些学生。
但现在听课,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了。
这是否就是年轻人们所说的不要内卷。
“对于工作,我是做了的,但做得怎么样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