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1月11日,主题为“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值此论坛开幕之际,北京大学发布了2024年度文化产业十大特征报告和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年度文化产业十大特征报告
1.新质生产力驱策文化业态迭代焕新。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对文化业态的迭代焕新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类型和形式,还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人文经济激发人民城市发展新动能。人文经济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还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城市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化跨界融合缔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文化产品和服务从单一的线下或线上模式,拓展到虚实结合的多元场景,文化消费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首发经济擎动中国特色文旅产业发展。为文旅行业引入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文旅项目的品牌价值和吸引力,还可以促进文旅行业的创新升级,实现文旅消费的多元化和高品质发展。
5.人工智能深度重塑文化创作与消费生态。人工智能技术拓宽了创作者的表达边界,深刻改变了文化消费方式,推动了文化产业链的整体优化,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对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
6.影游联动拓宽文旅融合新领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影游联动利用数字化技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创新的旅游体验,推动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多维创新,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
7.农体文商旅联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创意农业为根基,以历史文脉为资源,以体育竞技为热点,以休闲旅游为业态,以艺术商业为桥梁,焕新原乡文化,点亮乡愁经济,共绘中国式新农村蓝图。
8.情绪消费与圈层消费催生文化产业增长新契机。以消费者的情感为主导的消费行为,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价值观而形成的特定消费群体……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
9.“康养+疗愈”撬动银发群体文化消费新支点。康养文旅产业逐步打破传统界限,融合多业态,形成了复合、多元的产业系统,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在“文旅+”产业领域内展现出极大的成长空间。
10.数智赋能跃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效能。文化数字化的兴起,深入推动了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积极回应了加速社会数字化进程的时代需求,以及新时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迫切愿望。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数字技术催化文化消费分级与场景重构。新型数字体验正不断打破时空界限,创造出新的文化消费场景,推动数字文化资源的规模化转化、共享化使用与集成化应用,为文化产业开辟了广阔的数字蓝海。
2.文化IP深度开发推动跨界共融成为潮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跨界共融模式,提高了文化IP的市场竞争力,也带来了更多的IP新业态和新模式。
3.“低空经济+文旅”打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是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更是产业创新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4.数字平台驱动文化产品个性化定制与服务消费。数字平台为用户带来了更为丰富、个性化且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构建起涵盖内容订阅、线上体验及线下延伸的全流程服务生态,让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创作者与深度体验者。
5.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走向全面深度融合。中国文化产业将与乡村振兴进行更为深度的融合,实现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将满足人们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也将成为推动当代中国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的新动力。
6.数字治理体系完善助推文化产业有序高效发展。在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推动下,未来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涌现出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7.数实融合提升文化遗产展示水平与保护利用成效。在数字化浪潮的影响下,数实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文化遗产展示的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感和沉浸感,正成为推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力量。
8.“引培用”人才机制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精准引进、全面培养及高效利用人才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人才结构向多元化、高层次升级,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
9.国际文化合作与全球艺术传播彰显大国风范。文化强国战略犹如气势恢宏的大写意,而中华文化的精准化国际传播则是其传神写照的工笔画,中国文化企业应不断推进跨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文化+”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10.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带动创意产业品质优化。文化消费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将更加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齐泽垚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