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联盟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谈生意,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于波:走遍龙江成就“暖医”事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2 13:18:04   浏览次数:2  发布人:151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无私奉献诠释医者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授予30名同志“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自今日起,健康报推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对话‘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专栏,以深度对话的形式,走进“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讲述,触摸医学的温度,读懂何为“大医精诚”,何为“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无私奉献诠释医者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授予30名同志“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

    自今日起,健康报推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对话‘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专栏,以深度对话的形式,走进“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讲述,触摸医学的温度,读懂何为“大医精诚”,何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诊疗一线深耕40余载,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于波主任医师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筑起健康屏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健康报:作为一名心血管领域的资深专家,您亲眼见证了我国心血管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寒地深耕专业40余载,您都经历了哪些变迁?


    于波:这40余载,我感悟最深刻的是技术的进步以及诊疗理念的变化,心血管诊疗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突破。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相对有限,随后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兴起和开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是由于设备、技术和经验的限制,黑龙江省介入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1998年,我赴日本学习介入技术,回国后不断攻坚克难,开展了多项特色医疗技术,并帮助其他医院开展介入技术。2008年,我院被批准为东三省唯一的含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培训基地,为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心血管领域介入技术骨干。在这段时间,我走遍了黑龙江省各地,进行技术帮扶和临床指导,培养了一批基层心血管医生。他们扎根在黑龙江省的各个地区,成为守护寒地居民心血管健康的中坚力量。

    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医疗资源分布特点,心血管疾病负担严重,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呈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心肌梗死的救治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2013年,我作为技术总监牵头启动建设胸痛中心,建立院前、院内、出院后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2017年,我牵头成立黑龙江省胸痛联盟,协助并推动省内各地市胸痛中心建设,成立黑龙江省胸痛中心医联体,带动省内132家医院先后加入胸痛联盟,包括厂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中医医院,基本实现省域内全覆盖。近10年来,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等模式,推动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防治网络的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覆盖全省13个地市、63个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帮扶模式,提高了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的整体救治水平。

    从孤立到体系建设、从经验医学到精准医学、从单纯治疗转向预防与管理,是我国心血管医学发展的重要转变,极大地推动了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为了破解基于病因靶向的冠心病急性事件精准诊疗及准确预警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带领团队攻克了冠脉斑块病理分型的在体诊断、基于斑块病理特征的精准治疗及再发事件的准确预警等关键难题。在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心肌梗死诊治现状,我带领团队创立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介入诊疗体系并结合区域救治网络在全国推广。

    为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我院自2007年起成立随访中心,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长期、系统的随访服务,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等,通过规范的随访管理,显著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减轻了医疗负担。近年来,我们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随访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健康报:您是如何走上医者之路的?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经历让您铭记于心?


    于波: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学医。主要源于我小时候的两次生病经历。第一次是在小学时,我得了腮腺炎,病情迁延不愈。第二次是在16岁上中学时,我患上了眼病,半年时间都没有好转,这让我非常痛苦,还影响了学业。那段时期,我深刻体会到疾病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我立志要当医生,不只是帮助患者看好病,更重要的是祛除他们的痛苦,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我如愿以偿地考上医科大学,选择了心内科专业。经过漫长的求医和学习之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好医生的信念。当我有能力以后,就希望培养更多的好医生,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安慰。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几段经历让我铭记于心。曾经有一名先心病患者,长大以后失去了手术机会,令我痛心疾首。在黑龙江偏远地区,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我深感自己重任在肩,决定宣传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我还和其他专家一道,去乡村开展筛查,通过基金会筹资,为几百名先心病患者进行了治疗。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争分夺秒地开通血管、植入支架,尽力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有的医生告诉我,有的患者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迟疑,耽误了病情,这让我们感到很痛心。我就告诉他们,生命无价,遇到这样的患者,只要签了知情同意书,就要进行治疗。后来,我们救治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

    还有很多患者来医院的时候,病情已经十分危重。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曾成功救治了一名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在当时,面对这样的患者,没有很好的救治手段。我们团队全力以赴,最终凭借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设备将他抢救回来。这些年,我们团队在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已经休克患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借助呼吸机、ECMO、血滤等设备,我们建立了以救治心脏病患者为中心的重症监护室,挽救了很多生命。

    健康报:“白求恩奖章”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于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白求恩精神是我们永恒的灯塔和指引。“白求恩奖章”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整个团队,以及所有在医疗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同仁。

    它时刻提醒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必须抱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工作的热忱。我将继续弘扬白求恩精神,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真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健康报记者 孙韧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EIPND2DF】获取授权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51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nm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