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国访问路过徐国,徐国国君盛情款待了季札。在宴席上徐国国君对季札佩戴的宝剑面露艳羡之情,可是这宝剑是出使时身份的象征,暂时还不能送给徐君,季札想着出使归来后宝剑把送给徐君。当他归来之后徐君已经去世,季札万分悲痛,解下所佩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别人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我当初在心里想着要把宝剑送给徐君,现在他虽然死了,我怎么能违背我的诺言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不忘故约、诚实守信。其实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如“一诺千金”、“曾子杀猪”、“宋濂借书”等等。古人对信用极为重视,视其为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基石。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如果失去了诚信,不知道他还在社会上能够做什么。
可是,在现在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诚信反而显得有点突兀了。答应别人的事早都忘到了脑后、借钱的人成了大爷而借予者反而成了孙子、各种商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种种以前被人们所不齿的行为现在大行其道。那么,在现代社会,诚信就真的可有可无了吗?
没有了诚信,造成“老实人吃亏”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开始相互设防,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从此,人们之间的感情就更加冷漠,没有了关心和同情,有的只是暗算和设计。
由于商品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给他人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危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失去的是信誉,久而久之也会殃及自身。而这种现象的猖獗,必然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害模式。
可见,在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缺乏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生活中充斥着猜忌和欺诈,秩序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对于诚信,不仅仅古代社会需要,现代社会也同样需要。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诚信?
作为管理者的政府部门,要健全守信践诺机制,政务信息能公开的要公开并确保数据的及时率、合格率。对于未按约定完成的政府事项要进行大起底,并集中整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其执政为民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普通大众,应该认识清楚诚信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诚信,爱护自己的信誉。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做到言行一致,真诚地与他人交流,不虚伪、不做作。要勇于承担责任,如果自己犯了错,要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企业要认识清楚信誉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保证产品质量,这样才能使企业做得久远。只贪图暂时或眼前的利益,长期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企业的生存危机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诚信的社会,才是有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而它的营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