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需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哪怕关系再好,也不能跨越界限。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出言有尺,做事有度。
开玩笑要讲分寸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调节气氛。
然而,有些人在开玩笑时,却口无遮拦,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
玩笑是否得当的标准不是由开玩笑的人界定的,而是取决于被开玩笑的那个人。
所有的玩笑都有其边界。能让人忍俊不禁的玩笑,才能称之为玩笑;只顾取乐自己的玩笑,都是冒犯。
真正会说话、懂幽默的人不在于他如何巧舌如簧,而在于他懂得设身处地,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面。
不当面揭人短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短处,不愿被他人所知晓,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能无所顾忌、触及底线。
然而,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拿别人的短处进行人身攻击,既把对方置于难堪的境地,也显露出自己的鲁莽和狭隘,往往得不偿失。
《弟子规》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一个人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度。
一个人如果能不揭人伤,不笑人短,适时装一点傻,虽是小小的细节,却能彰显一份为他人考虑的体贴和做人的格局。
不窥探他人隐私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追问别人的隐私和伤痛,犹如在人的伤口上撒盐。
那些不刨根问底的人,他们理解别人的痛苦,懂得保护别人的自尊心。
很多时候,这种不动声色的善意,往往最暖人心脾。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好,也不要去窥探对方的隐私,追问别人不想说的事。
多专注自己,少窥探别人,真诚待人,注重分寸,关系才能长远。
不轻易评价他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姓石的木匠在齐国曲辕看到一棵巨大的神树,树冠能遮住几千头牛,树干要上百人才能抱住,树枝粗得能造船,围观的人很多。
木匠不屑地说:“这树虽然大,但木质差,做船会沉,做棺材会烂,做家具会坏,做房梁会生虫,根本没用!”
晚上,神树托梦给他:“如果我长得笔直结实,早就被砍了;如果我能结果子,每年都会被摘果的人折断枝条。我正是靠‘无用’才能活这么久,你一个木匠懂什么?”
木匠醒来后对徒弟说:“神树的智慧不是我能理解的,我不该乱评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对木匠来说,能做器具的才是好树,对树而言,能活下来才是好树。
接纳不同,尊重差异,不随意评判,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静思己过,不论人非,管好自己的嘴,专注自己,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真诚地表示感谢
做人,要心怀感恩。无论是陌生人的举手之劳,还是亲朋好友的善意帮助,抑或父母爱人的倾心付出,都应该真诚地表示感谢,而不是觉得理所应当。
当陌生人为你开门、按电梯时,当收到外卖和快递时,当父母爱人做好一桌饭菜时,我们都应该发自内地说声“谢谢”。
适时的感谢,既表达了我们的善意和温暖,也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
老话说:“闻其言,可知其人。”一个常常把“谢谢”“麻烦了”挂在嘴边的人,必是一个善良又有修养的人。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做事恰到好处,与人交往知进知退,总能让人如沐春风,愿意亲近。而没有分寸感的人,总是给自己和他人之间增加了阻碍,将彼此隔得越来越远。
余生,愿你我都能在与人相处时守边界、知分寸,行事有度,熟不逾矩。
本期封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文转载自『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来源:洞见、有书、十点读书、书报文摘等
● 反邪专区
● 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