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联盟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谈生意,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黏着土地的书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07 17:20:44   浏览次数:2  发布人:4ae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黏着土地的书写——读黄孝纪的《庄稼人》郑重声明,原创文字,文责自负。刊于《全国新书目》杂志2024年12期莫言说:“盛夏挥扇读书乃人生一大乐事。”大暑节收到知名乡土作家黄孝纪先生的赠书,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翻开带着油墨香的《庄稼人》,一下子就被目录吸引。作者的自序《田野上走远的庄稼人》引领全书。全书分为“事众生”、“制百器”、“促生产”、“参天地”四辑,共38篇。每一篇小标题就是一种“庄稼人”的职

    黏着土地的书写

    ——读黄孝纪的《庄稼人》


    郑重声明,原创文字,文责自负。刊于《全国新书目》杂志2024年12期

    莫言说:“盛夏挥扇读书乃人生一大乐事。”大暑节收到知名乡土作家黄孝纪先生的赠书,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翻开带着油墨香的《庄稼人》,一下子就被目录吸引。作者的自序《田野上走远的庄稼人》引领全书。全书分为“事众生”、“制百器”、“促生产”、“参天地”四辑,共38篇。每一篇小标题就是一种“庄稼人”的职业身份标签。“目录”简单明了地告诉我,这本书写了38种代表性人物,38种流行在那个时代的乡村职业。

    《庄稼人》书写了最后一批传统农耕时代庄稼人的历史群像,他们是一群我们身边的熟人。他们活跃在那个时代的乡村土地上,或服务于乡里乡亲的生老病死;或制造农具家什丧葬用品;或当担着官方或半官方任命的事务,维护一方秩序;或从事地域文化传统习俗的传播。他们是一群将双脚插在泥土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过,他们常常身兼数职,特别是在传统农耕时代。他们在农忙时干着地里的活,农闲时做些其它事。如“接生娘”、“郎中”、“媒婆”、“裁缝”、“猪郎官”、“木匠”、“砌匠”、“篾匠”、“纸木匠”、“队长”、“记工员”、“民办老师”、“赤脚医生”、“渔鼓师”、“礼生”、“地仙”、“仙娘婆”等等。

    作为一名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有着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责任当担,他对故乡,对乡亲有着割舍不下的眷恋。他要为那个可敬可念的时代作记,为那群可敬可爱的庄稼人书写,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故事,让平凡的他们被看见,被记住。《庄稼人》就是他献给家乡父老的大礼。它被广西人民出版社纳入“中国乡存丛书”出版,是黄孝纪乡土文学系列作品的第十部著作。


    一、真实的《庄稼人》

    黄孝纪的乡土文学创作不同于其他人的“乡土文学”创作。他的乡村不是书斋学者去乡下体验生活回来的乡村,也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桃花源”似的虚构乡村。他的乡村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湘南乡村——八公分村。他的根在那,那里是他的一个熟人社会。回望故乡,回望那个时代,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乡村人物、乡村事物都会从记忆中一一浮现,他只需真实记录即可。而这种记录用散文的形式呈现最为贴切。《庄稼人》就是这样一本散文集。

    打开《庄稼人》,就是打开了一幅真实的湘南乡村人物和社会风俗画卷。这里面没有宏大的叙事场景,没有高大上的人物形象,它只是真实地还原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湘南庄稼人的精神风貌。黄孝纪的创作是谨慎的。为确保素材的真实,他都是反复追踪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他的文字都像是黏着泥土的,带着“土味”,口语、俚语俯拾即是;他沿用乡村俗称冠名每种职业;使用诨名命名人物。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乡下人”,包括他的父母、姐妹、邻居;事儿是“乡里事”,诸如杀猪、阉鸡、喊魂、开圹等。他用白描让这群庄稼人活生生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他们就像是作者从那个时代一键复制粘贴过来的。

    作品的真实源于精微的细节呈现和场景再现。如作者描写屠户“常节眯眼”:“一双眼缝出奇地狭窄,一笑起来,满脸笑纹绷紧上弯,两粒本来就小的眼珠子登时被一线细缝给缝起来不见了。”“常节眯眼睡眼惺忪,提着他那一篓子专用法器喤喤啷啷来了:两把大砍刀、一把长尖刀、两付铁钩子、两个铁刮子、一块磨刀石、一把长秤、一把盘子秤,还有他那块黑得油光发亮的围裙。”“常节眯眼已在猪栏门口择了一处开阔地,安放好了长凳和木盆,杀猪刀搁在接血盆里,朝两手巴掌上噗噗吐了两坨口水一搓,等在猪栏门口。”“转瞬间,常节眯眼变换身法,半蹲马步,左手从下往上掐着猪嘴,左肘抵住猪脖,右手从面前的木盆里捞起杀猪刀,顺势望猪嘴下的脖子中央插了进去,一用力,拳头连刀一同没入刀口,猛一回手抽刀落地,一股血流跟着喷射而出,哗哗落入木盆。”这些描写,如果不是亲眼观察,亲身经历,是难以如此细致精准的。作者这种抱朴守真的创作技法实则是其高明之处。读完这些文字,读者如临现场,看见了一个手脚麻利,技术娴熟的屠户“常节眯眼”,也围观到了杀猪的整个过程。


    2、 质朴的《庄稼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黄孝纪虽然常常吟诵艾青的这首诗,但他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却是克制的。《庄稼人》既没有恣意的“隐私暴露”,也没有煽情的苦痛表露,而是质朴得如同土里刚摘下的大白菜,看似不起眼,但令人爱不释手。他的情感表达遵循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都隐藏在文字背后。

    “大约在一九九五年,榨油坊最终被拆毁了,夷为平地。那些木榨、水轱辘、碾盘,折价变卖一空。村庄的大地上,从此再也听不到‘哒-哒,哒-哒,……’的打油声。”“从那时起,我再没见过华山。听村里人说,华山也极少回村。其实,村子对他来说,还有多大的意义?除了山上有他父亲希贤的坟墓,他的家又在哪里?”读罢,一种伤感油然而生。

    “仁和哥又苍老了很多,满面皱纹,齿落口缺,头发稀疏。我偶尔回村,他依然那么和善地笑着跟我打招呼。他的长寿母亲也还在,白发苍苍,怕有九十多岁了吧,多数时候是躺在床上,神智已不太清楚。仁和哥一辈子尽心服侍母亲,是故乡少有的孝子。只是命运弄人,谁说得清楚呢?有一天下午,我路过他家的时候,看见他母子二人在门口的青石板上,各坐一条矮凳,望着远山静默无语,夕阳的余晖里,仿佛两尊雕像。”昔日俊秀的高中生仁和哥随着岁月而苍老,他一生未婚,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徒留孤独寂寞相伴。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悯之情汩汩流淌在文字中。

    作者不是审视、俯视笔下人物,而是平视或仰视。他惊叹于年迈的“地仙”德阳满写得一笔好字,自己订阅报刊,是《农村百事通》的热心读者;他赞扬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皮影师”曹汉元“几十年来,他继承和自创的剧目达上百种之多”,“能够唱上三个月不重复”。他惋惜传统皮影戏后继无人:“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而且也嫌唱皮影戏挣不到钱。”黄孝纪的笔下人物与他形成的是生命共同体,他感恩每一个给予他帮助的乡邻。给他接生的“接生娘”是邻居文章奶奶,“感谢接我出生的文章奶奶,在剪断我的脐带之前,能用沸水煮过那把剪刀”。为了感恩,他经常给奶奶送去好吃的东西;他骨折的手是郎中黑朵治好的,“对于黑朵,我总是心怀感激。感念这个眉目和善、面庞黝黑的乡野草药郎中,让我拥有了健康的肢体。”他叹息:“原先许多附着在乡民身上的传统职业、技艺和信仰,正淡出乡村的视野。”而“这一辈庄稼人许多已故去,留存于世的,也到了风烛残年,他们的身影正逐渐远离乡村,远离田野。”

    这些质朴的文字有着静水流深的力量,它们充分体现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深沉,内敛,含蓄。

    《庄稼人》写的都是作者熟悉的人和事,有着他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庄稼人”的质朴、厚道、善良。文如其人,因而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只是淡墨勾描。在他赞许的目光下,一群聪明、智慧、善良、大度、乐观、幽默、才艺俱佳的庄稼人,走进了我们心里。


    3、 严谨的《庄稼人》

    《庄稼人》的谋篇布局严谨而精妙。38篇文章,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成篇,而篇与篇之间又有着打断骨连着筋的关系。

    整部作品中,作者的大姐荷花是一个重要人物。她比作者大17岁,看着作者出生,照顾他长大。作者很多事都是从大姐荷花那得知的。荷花即是“接生娘”,也是“赤脚医生”;她与“邮递员”雷玉才十分熟悉;与“民办老师”黄痒金年龄相仿;她在“裁缝”铺里学绞扣眼,与“篾匠”家认亲等。可以说,荷花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叙述者,她串联起许许多多的人物和职业。还有“如喜”既是“纸木匠”,又是“地仙”;“仁和”既是圩名又是人名。等等这些不着痕迹的布局实际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看似松散却紧扣主题,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三”这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寓意。东汉·许慎《说文》中“三,天地人之道也。”作者用“庄稼人”命名作品名,既为整部作品提纲挈领,也阐明了书中这些人物是靠天吃饭,靠地过活的人,但这些人不是“闰土”似的“乡下人”,也不是进城谋生的“农民工”。他们是“为时代所限,没有多少文化,却创造了灿烂农耕文明的人”;他们是“传统农耕乡村最后一代一辈子耕种于乡土的农民,他们是田野上真正的庄稼人!”

    《老子》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者分别用三个字命名正文四辑标题,用以概括职业分类:“事众生”的传统职业、“制百器”的手艺人职业、“促生产”特定时代的官方或半官方职业、“参天地”与传统文化、风俗、信仰相关联的职业。这些职业都是与千万人的生命、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这些职业的衍变透视出的是整个时代的变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三个字命名标题和书籍名的匠心。

    作者以一种乡村职业的兴衰为切口,关注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通过“接生娘”,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及成果;“赤脚医生”讲述了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变化;从“民办老师”那里,我们看到的是乡村教育及其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媒婆”关联着农村的娶嫁婚俗;“纸木匠”、“地仙”、“礼生”、“开圹人”等关联着农村的丧葬习俗;“守祠人”思考的是异乡人的去留和融入问题。等等这些,作者通过描叙这些边缘职业人的故事,通过个体的人生起伏,折射出一个大视野、大环境,大纵深。这是一个资深作家的娴熟技能体现,也是作家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充分体现。

    《庄稼人》还有一个精妙处,作者以“接生娘”开篇,“仙娘婆”结尾,目的就是告诉我们:知来处,明去处。历史不能存在断代,那些逝去的、老去的、离开的庄稼人,他们平凡如我们脚下的土地,没有他们创造的传统农耕文明,也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新农村样貌。

    掩卷沉思,《庄稼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年代感深深打动了我。作品描写的人和事是属于上个世纪70—90代湘南乡村的。生活在湖湘大地的我,走过了那段岁月,能深刻理解文本的真实性,也能与其中的人物共情。但二十一世纪出生的青少年读者,是否对《庄稼人》理解和共情?他们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对文本内容是否会质疑?如“接生娘”和“赤脚医生”的内容,他们读后可能就会感到后怕。因为他们都是在医院分娩出生的新一代,在他们的认知里,医生至少是大学本科五年,规培三年,或者再加上研究生三年,博士生三年培养出来的。这些是否会影响作品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但黄孝纪还是坦然地、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这就是作者的时代当担。

    好作品值得一读再读。真心期待新世纪的青年们能通过《庄稼人》,穿越到那个时代,认识一下这些田野上真正的庄稼人。记住《庄稼人》,就是记住我们的父辈,记住我们的根。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ae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nm0.com All Rights Reserved.